合安高鐵通車在即
“這就是合安高鐵,全線的軌道板預製和裝車任務已經完成,就等着通車了!以後,從合肥出發去安慶只要40分鐘!”説話的是寧明陽,80後,現任中鐵四局一公司廬江軌道板場總工程師。
初見寧明陽,穿着工裝,戴着安全帽,站在工地現場,一説到項目,起初話不多的他提高了聲調,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合安高鐵,一條連接安徽省合肥市與安慶市的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合肥至南昌間快速客運主通道。目前這條線路正在試運行,並將在12月中旬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築路靈魂“軌道板”
“軌道板是鋼軌直接承載作用力的一個核心構件,保證了我們乘坐高鐵的平穩舒適。”寧明陽所在的廬江軌道板場就是研發軌道板的大本營,承擔了整個合安高鐵全線162公里共計50288塊CRTSⅢ型軌道板的預製和裝車任務。
技術的革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寧明陽告訴我們,軌道板製作對精度要求很高,從一開始大概有7、8毫米的誤差到如今的精確程度,他們前前後後經歷了研發自動控制系統、改進現場工藝等多次考驗。
“目前,這種Ⅲ型軌道板整板的變形能控制在1毫米以內,完全可以保證鋼軌的平順度。”正是這樣的高標準,確保CRTSⅢ型軌道板成為了與“復興號”列車組並列的中國高鐵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的核心產品,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也是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拳頭產品。
築路不停 追夢不止
除了軌道板,寧明陽還在高鐵箱梁領域深耕,他和技術團隊在高鐵箱梁預製方面的研究成果正被運用於中國高鐵境外全面開工的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的項目建設當中。
從初涉行業到行業領先,從一名見習生成長為總工程師,寧明陽在高鐵時代用了十年踐行着他的初心。
他説,下一個十年,我們國家高鐵會由機械化向智能化方向轉變。中國高鐵又快又穩發展,是每一個高鐵築路人最大的希望。